双悬臂式架桥机的安全风险源识别以结构稳定性与工艺可靠性为核心,重点防控倾覆、断梁等重大事故。倾覆风险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地基处理不当,如桥台与路基衔接处存在软弱土层或填筑不实,导致支腿沉降差超过 3mm 引发整体失衡;二是支腿锚固失效,例如前支腿未穿承重销轴或液压油缸回油回缩,使主梁悬臂端载荷超过抗倾覆力矩;三是操作失误,如过孔时支腿顶升不同步(高差>5mm)或配重模块未按设计位置调整,导致整机抗倾覆系数<1.5。
断梁风险多由吊装系统缺陷引发:吊梁扁担吊耳焊缝存在未熔合、高度不足等质量问题,在梁片起吊时易发生撕裂;钢丝绳选型不当或排绳不良(如卷筒无防跳槽装置),导致局部应力集中超过破断强度。此外,梁片运输过程中因轨道坡度>4% 或制动失灵发生溜车,也可能造成梁体冲击损伤。
支腿失稳是另一类关键风险:液压系统因油液污染或密封件老化导致油缸缩缸,在重载状态下支腿垂直度偏差>1/1000;销轴连接部位未安装开口销或螺栓松动,使支腿与主梁间横向约束力丧失。电气控制系统风险包括接线端子氧化导致信号中断、PLC 参数设置错误引发动作紊乱,例如天车纵移与横移电机接触器互锁失效。
环境因素叠加会显著放大风险:8 级以上大风(风速>17.2m/s)作用下,若未及时启动锚定装置,主梁横向位移可能超过 5mm;隧道口作业时净空受限,主梁与洞壁间隙<20cm 易发生剐蹭。设备老化则是长期隐患,使用超 5 年的架桥机易出现钢结构疲劳裂纹(如主梁跨中挠度>L/700)或液压元件磨损。
实际应用中,需通过 “三维监测 + 动态纠偏” 体系实现风险防控:主梁关键节点布设应变片与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测应力与姿态;北斗定位系统追踪支腿位移,超限即触发声光报警并停机。同时,严格执行 “三检制”—— 班前检查支腿销轴与钢丝绳、班中监控主梁挠度与液压压力、班后校验限位开关有效性,可将事故发生率降低 8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