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式换步过孔型架桥机的中支腿是实现整机稳定支撑、纵移驱动和复杂工况适应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需兼顾承载能力、运动精度与模块化拆装需求。以下是基于工程实践的具体解析:
一、核心结构形式与设计特点
双轨横移台车架构
中支腿普遍采用双轨横移台车设计,如 HZQ50/160B 型架桥机的中支腿横移台车为双轨结构,通过转盘与主梁刚性连接,可实现 ±1.5m 横向微调以适应斜桥架设。台车轨道采用 43kg/m 重轨,轨距偏差控制在 ±2mm 内,确保纵移平顺性。部分机型在台车底部集成液压顶推油缸,与主梁下弦的纵移滑道配合,实现整机纵向步进。
多级伸缩立柱系统
立柱通常由内外套管组成,采用 Q355C 低合金结构钢焊接,通过液压油缸实现 ±900mm 高度调整。例如 JQ1000A 型架桥机中支腿立柱壁厚达 30mm,单腿最大承载能力达 800 吨,配合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测垂直度,偏差超过 1‰时自动触发液压补偿。立柱节段间采用 M30 高强螺栓连接,预紧力通过扭矩扳手分三次施加至 350kN。
复合驱动与同步控制
中支腿集成液压与机械双驱动模式:
液压驱动:采用双作用油缸(缸径 φ200mm),单缸推力≥1200kN,行程 1.2m,通过比例阀控制同步精度≤3mm;
机械驱动:蜗杆 - 蜗轮传动机构(模数 m=8)可实现 0.5m/min 的低速微调,适应小半径曲线工况。两种驱动模式通过离合器切换,确保过孔时的可靠性。
冗余锚固与防倾结构
精轧螺纹钢拉结:支腿就位后,通过 4 根 φ32mm 精轧螺纹钢与桥墩预埋钢板锚固,单根抗拔力≥200kN;
可调式斜撑:后部设置可伸缩斜撑杆(材质 Q420qDNH),一端铰接于支腿中部,另一端锚固于已架箱梁,可抵抗纵移时产生的水平后座力(设计值≤150kN)。
二、核心功能与工程应用
过孔支撑与纵移驱动
过孔时,中支腿通过托轮组与主梁下弦轨道接触,承受整机 40%-50% 的重量(如 900 吨级架桥机中支腿单腿载荷约 450 吨),同时通过纵向行走油缸推动主梁前移,单次步进距离 0.8-1.2m。例如 TPJ150 架桥机在高空横移变幅时,中支腿通过横移轨道和千斤顶配合,实现 10m 级横向调整,确保 60m 跨箱梁精准就位。
复杂工况适应性
坡度补偿:通过立柱油缸调整高度,可适应 20‰纵坡;
曲线施工:双轨横移台车配合转盘螺丝调整,最小适应曲线半径 R3500m;
多梁型兼容:通过更换台车轨距(5.0-5.6m 可调),可实现单线 / 双线箱梁架设转换。
模块化快速拆装
中支腿采用分段式设计,单件最大重量≤40 吨,通过汽车吊 4 小时内可完成拆装。例如科威特海湾大桥项目中,中支腿节段间采用销轴铰接(直径 φ120mm),现场拼装时通过激光经纬仪定位,节段对接偏差≤1.5mm。
三、典型工况应用案例
平直梁高效架设:JQ900A 型架桥机中支腿采用双轨台车 + 多级立柱结构,32m 箱梁架设周期缩短至 8 小时,纵移速度达 3m/min;
小半径曲线梁施工:某山区铁路项目中,中支腿通过横移油缸实现 ±1.2m 横向调整,成功完成 R2800m 曲线梁架设;
大跨度连续梁顶推:1800t 架桥机中支腿与前支腿协同,采用 “步履式顶推 + 多点同步控制” 技术,实现 80m 跨径箱梁无支架架设。
四、关键质量管控要点
几何精度:立柱垂直度偏差≤1‰,横移轨道高差≤2mm;
连接强度:高强螺栓扭矩偏差≤±5%,销轴配合间隙≤0.2mm;
动态监测:拼装后进行静载试验(1.2 倍设计荷载),通过应变片监测节点应力分布,最大应力控制在材料屈服强度的 80% 以内。
这种结构设计通过双轨横移、多级伸缩和冗余锚固,确保中支腿在 900 吨级箱梁吊装时的稳定性,同时满足复杂工况下的过孔精度要求。实际工程中,需结合跨度、荷载和施工环境选择最优方案,在运输效率与结构可靠性间实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