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悬臂式架桥机的防风锚定装置设置以结构稳定性为核心,通过分级锚固与动态响应实现全工况防护。装置设置需遵循 GB/T 31051《起重机 工作和非工作状态下的锚定装置》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地域气象特征动态调整。
装置类型与适用工况
非工作状态下采用 “插销式锚定 + 钢索拉结” 双重体系:前支腿通过胀管 - 锥头 - 精轧螺纹钢筋组合锚固(单根锚固力≥800kN),后支腿采用交叉钢索(直径≥28mm)与桥墩临时锚固,预紧力达设计风载荷 2 倍。工作状态下,轨道两侧安装液压夹轨器,夹紧力满足 1.25 倍最大工作风压要求,机身两侧对称布置 4 组液压防风支腿,顶升接触地面形成刚性支撑。
安装位置与数量标准
锚固点按对称原则布设:前支腿锚定装置沿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2 组,后支腿采用 “2 主锚 + 2 辅助锚” 布局,锚点间距≤8 米,确保主梁横向位移≤5mm。曲线桥梁施工时,增设斜向锚固杆(倾角≤45°),与承台预埋螺栓形成三角形稳固结构。
材料与强度要求
锚定装置材料需满足极端风况下的力学性能:插销式锚定抗拉强度≥1200kN,钢索采用三层防锈结构(镀锌层≥90g/m²),破断拉力≥5 倍设计风载荷。混凝土基础强度等级≥C30,预埋螺栓(M36 及以上)埋深≥1.2 米,抗拔力≥1500kN。
安装流程与检查维护
安装时需严格控制精度:预埋套管中心线偏差≤3mm,垂直度≤1%,螺栓预紧力矩达设计值的 ±10% 并逐颗校验。调试阶段需模拟 1.2 倍设计风载荷测试,验证锚固系统位移≤2mm。日常维护包括每周检查钢索张力(偏差≤5%)、每月校验传感器精度(0.1με 应变片误差≤±2%),并建立《锚定装置维护档案》记录检测数据。
特殊工况应对
沿海地区按 11 级风(24.5m/s)验算结构强度,高原大风区增加支腿数量至 6 组并提升钢索预紧力 30%。软弱地基区域采用 “桩基支撑 + 钢垫板扩散” 复合基础,承载力≥200kPa,岩溶区域通过高压旋喷注浆填充空洞后再行锚固。通过 “分级锚固 - 材料适配 - 动态监测” 的立体化标准,双悬臂式架桥机可在极端风况下保持稳定,满足各类复杂环境施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