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捞现场沉船解体作业中,龙门吊需完成船体吊装、切割分离与残骸转运的全流程操作。某海域沉船解体工程采用双体龙门吊打捞船,主起升能力 50-100 吨,跨度 20-30 米,通过可调节深度的起吊架将沉船部件从 30-60 米水深精准吊离,误差控制在 ±5 毫米内。设备配备液压夹具与磁力吸盘,针对锈蚀船体采用合金钢抓具配合压力传感器动态调整应力分布,避免薄壁结构在吊装中碎裂。
针对复杂水下环境,龙门吊集成多维度定位技术。先用磁探仪扫描发现金属残骸,再通过侧扫声呐进行千米级区域普查,最后以多波束声呐生成毫米级精度的三维模型,为解体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切割环节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的超高压水刀系统,通过龙门吊 X-Y 轴联动实现 ±0.3 毫米的切割精度,可在 15 米跨度内完成船板、舱壁等不同厚度钢材的冷态分离。关键部位如油舱、弹药库的解体,需配合潜水员水下预处理,使用环氧树脂碳纤维布加固脆弱结构后整体吊装上岸。
安全冗余设计覆盖全作业周期。设备采用双重制动系统:工作制动器保障正常停车缓冲,安全制动器在风速超 6 级时自动抱死轨道,配合铁鞋与缆风绳可抵御 12 级强风。钢结构喷涂锌盾冷喷烯锌涂层,耐盐雾时间超 3000 小时,适应海水腐蚀环境;电气系统采用 IP68 级防水密封,确保在水下 30 米作业时的可靠性。针对油污泄漏风险,龙门吊配备可拆卸式防溅挡板,配合围油栏与吸油毡形成三级防护,确保解体过程零污染。
实际作业中,龙门吊需与多工种协同。例如 “阿波丸” 轮解体时,龙门吊每小时完成 8-10 块船段的吊装,同时接收潜水员实时反馈的结构应力数据,通过数字化平台动态调整吊点位置。部分项目引入 BIM 模型指导切割路径,操作人员扫码即可触发预设程序,关键参数自动上传云端追溯。通过空载、静载、动载三级试验验证,龙门吊成为保障沉船解体高效、安全的核心装备。